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成員獲資助項目
我們的研究團隊致力於通過我們的項目產生社會影響。如貴組織有興趣成為我們的合作機構之一,歡迎透過 apaem_info@um.edu.mo 與我們聯繫。
貨幣政策和財富分配—基於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 張洋教授
近年來,中國致力於促進共同繁榮,以縮小貧富差距。基於Auclert(2019年)確定的渠道,本項目使用2012至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數據,調查中國貨幣政策對家庭財富水平及財富分配的影響。分析表明:(1)家庭財富受實際利率調整的影響大於意外通脹;(2)貨幣政策鬆緊週期對家庭財富的影響並不對稱,持續寬鬆的利率政策對社會財富弊大於利;(3)金融發展提高了家庭財富對貨幣政策調整的敏感度,不同渠道的影響存在異質性。
粵港澳大灣區研發效益研究
首席研究員: 關鋒教授
該項目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官方區域及地級市數據,研究了大灣區内不同城市和行業隨時間變化的研發技術效率及其決定性因素,並探討了適當產業政策的政策含義。項目的目標包括:(1)確定大灣區内創新增長的來源;(2)檢測大灣區城市的研發效率;(3)評估大灣區研發效率隨時間的變化。
自信前行:通過順序機制改善大學錄取和擇校問題
首席研究員: Inácio BÓ教授
許多擇校項目和集中式大學錄取程序都要求學生提交一份其對所有學校或學院的排名。然而,互聯網的廣泛使用,為通過順序機制確定分配過程提供了新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從可用選項中選擇自己想要的結果,而這些選項在最終匹配產生之前會相應地更新。 這讓學生可以避開那些因考慮其他學生選擇而不接受自己的學校,繼而集中申請這些機構之外的學校。在此項目中,我們評估了目前用於匹配數百萬學生到大學的順序機制,提出了替代方案,測試了其理論和實證特性,以及它們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做出更好的選擇並改善分配。我們還將提供一種新機制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個新機制會將同時期的選擇與歷史統計數據相結合,從而生成分配結果。
對“囚徒謬誤”和“幸運彩票店效應”的共存性研究及理論解釋
首席研究員: 袁嘉教授
該項目旨在通過探究一個重要課題來檢測個人博彩行爲:兩個看似矛盾的謬誤——囚徒謬誤及幸運彩票店效應能否在同一背景下共存?如果可以,協調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現象的行爲理論是什麽?
為探索這一課題,項目旨在開發一個特殊的大型點對點線上彩票站來研究中國國家彩票的情況,從中研究彩票玩家在選擇彩票號碼時是否表現出囚徒謬誤,同時,在他們選擇線上彩票站時是否相信幸運彩票店。更重要的是,項目關注這兩個謬誤的共存性,如果能夠共存,將提出一個簡單的行爲理論,以協調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現象。
中國地方官員的職業激勵與企業動態
首席研究員: 李少知教授
該項目旨在評估中國地方領導人的職業激勵如何影響企業的進入和退出動態。 儘管正式制度相對薄弱,中國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 新興研究表明,這可能歸因於一種次優的、非正式的制度設置,即中國的地方政府官員在面對地區分權的錦標賽制度時,會被激勵促進經濟發展,以推動其個人事業。通過企業進入和退出的視角,我們研究了這種特殊制度安排的優勢和局限性,為探討制度與發展關聯之重要文獻作出了貢獻。
全球旅遊發展計量剖析
首席研究員: 譚珮璇教授
旅遊業一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 全球各經濟體都在積極擴張旅遊產業,並視其為經濟發展和增長的引擎。 然而,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員跨境流動受到限制,導致國際遊客流動幾近停滯,從而給旅遊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制定在後疫情新常態下重塑旅遊產業的戰略,本項目旨在研究全球旅遊業的發展動態,並分析長期增長軌跡上的穏態條件。為此,本項目將把全球旅遊的需求增長分解為結構性和周期性兩部分,確定全球旅遊發展的質心區域,並同時審視推動國際旅遊需求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力量的貢獻作用。
滬深港通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 周思力教授
滬/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滬/深港通)允許中國内地投資者、香港居民及海外投資者通過其本地交易所及結算所交易在其他市場上市的符合資格的股票。該計劃於2014年4月宣佈,並於同年11月正式實施,這被認爲是中國證券市場邁向國際化的重要舉措。
本項目綜合分析了“滬/深港通”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對中國企業的影響。由於中國是一個資本充裕的國家,不同於文獻中典型的新興市場,因而在邏輯上資本開放對中國市場的收益及成本是與其他新興市場不同的。然而,儘管所有企業都受到資本外流的普遍負面影響,資本市場開放還是為中國帶來了好處,例如降低滬/深港通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股價,以及與未開通的企業相比,開通企業能獲得更多投資。這些好處來自一種新的渠道,即減少了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之間的國內信貸錯配。最後,本項目還發現滬/深港通開通後,開通企業相對於未開通的企業,其投資行爲更加受到國際金融周期的影響。
貨幣政策與補貼政策對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在數字經濟框架下的影響研究
首席研究員: 楊毅柏教授
該項目旨在探討貨幣及補貼兩種政策工具在數據經濟中對創新及經濟增長的影響。因此,項目將包含兩個研究課題:(1)貨幣政策(通貨膨脹角度)及(2)補貼政策(研究補貼角度)如何在具有數據提供過程的動態一般均衡模型中對創新及經濟增長產生影響。
隨著現代經濟的科學技術發展,數據已經成爲研究消費者行爲及知識積累的重要因素。通貨膨脹為消費、生產及研發投資帶來了額外的成本負擔,而補貼行為是政府調控市場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用於引導市場經濟。因此,探究這些政策工具如何影響數據使用,從而影響創新、經濟增長及社會福利尤爲重要。項目期望在理論探索及政策影響方面作出顯著貢獻。
研發政策對技術轉移、經濟增長及社會福利的影響研究
首席研究員: 楊毅柏教授
*受廣東省科技廳科研基金(2022-2024)聯合資助
研發政策具有形式多樣、地區差別大等特點。研發政策一直是全球科技創新的主要話題,是創建 我國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藍本,也是構建面向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理論指導。目前,國內外文獻對研發政策究竟會促進或是窒礙技術轉移和經濟增長還並未形成一致意見。目前的研究在技術轉移方式、企業創新能力的異質性和政策制定的現實性三方面都有明顯需要優化的空間。系統地探索上述的研究點,在理論意義上有助於理解研發政策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影響的作用機理,在現實意義上有助於研究研發政策在中國的長效機制,以及在政策意義上有助於分析研究開發的政策體系。本項目將聚焦研發政策中的專利政策和補貼政策,詳盡地研究兩種政策工具對技術轉移、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的影響結果和作用機理,從而得到研發政策在不同工業環境下的最優化設置,據此定量地提出推進科技革新的政策體系。首先使用跨國數據分析研發政策與技術轉移及經濟增長的統計規律,判定研發政策在各種增長模式下的重要性。根據研發政策的穩、動態特徵,構建具有內生增長特性的動態一般均衡理論模型來刻畫家庭、企業和政府的行為;運用動態規劃數值求解和匹配實證矩等方法結合宏觀數據對理論模型進行解析和數值求解及參數測量。最後,根據測量出的模型參數,對技術轉移、經濟增長、社會福利等與專利設計和補貼設置相關政策方案進行數值模擬,對政策細節及其作用效果進行定量評估。
構建橫琴深合區“數據跨境流通據點”的合規性研究
首席研究員: 涂廣建教授
中國内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在跨境數據流動方面的法律存在差異。確保跨境數據流動的合規性,成爲中國内地及澳門特區商人在開展商業交易時的重要問題。因此,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作爲契機,在橫琴設立數據流通基地,從而讓商業數據互聯互通,將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該基地的建立需要兩地的法律支撐。澳門的法律制度與葡語國家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高度相似性,因此,在研究中國内地及澳門特區的跨境數據流動法例前,必須理解葡語國家的相關立法。同時,在歐盟、美國及其他一些國家,其數據相關立法起源早於中國,而且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其成熟經驗對本項目具有借鑒意義。
金融技術對澳門銀行和中小企業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 黎寧教授
合作機構: 中國銀行
許多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他們的購物和消費模式,使得更傾向網上購物。雖然澳門疫情比世界各地都溫和,但消費者的消費方式也有所改變。另外,澳門政府已計劃加大數字經濟發展,其中包括金融技術。銀行與移動支持提供商之間的移動支付和資金轉移是金融技術的一些簡單形式。
仲裁員的刑事責任:中國的法律與實踐
首席研究員: 馬哲博士
一般而言,仲裁員有義務獨立及公正地解決商事糾紛。當他們不能履行這項義務時,他們有可能需要為自己的不當行爲承擔法律責任。這種責任通常具有合同責任或侵權責任的性質。相比之下,至少在實踐層面,仲裁員的刑事責任較少。在這方面,中國作爲局外人,在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監管仲裁員的刑事條款,包括受賄及妨害法律的條款等,事實上,亦出現了一些被告因這些規定而被定罪的案件。然而,這個方式受到了國内外法律從業人員的質疑,他們警告道,這個方式會阻礙中國對仲裁員的使用,並會賦予警方及法院過多的權力,從而干預仲裁程序。
考慮到仲裁對中國及世界貿易的重要性,項目將重點研究上述條款在2006年至2023年的使用情況。項目亦將結合數據分析及内容分析,研究中國仲裁員如何被刑事化,包括被起訴案件的關鍵參與者、犯罪模式及處罰的識別。根據這些數據,項目將探究這些刑事條款對仲裁員的影響,以及它們在何程度(如果有)被用作干擾仲裁程序。
使用文本分析為首次公開募股尋找對標公司
首席研究員: 任錦娟教授
首次公開募股(IPO)估值十分困難,相關文獻對初始定價錯誤及長期表現存在爭議,尋找能夠比較的同行對解決這一爭議至關重要。根據行業、規模及盈利能力匹配的傳統同行存在兩個局限性。首先,傳統行業分類不能對具有創新業務的企業或覆蓋多個行業的企業進行分類。其次,由於首次公開募股企業具有高增長潛質及高不穩定性,其目前盈利能力不能反映其前景,而其前景在未來的財務估值至關重要。
項目透過Hoberg 及 Phillips(2016)基於文本的方法,識別業務範圍匹配的同行。這類同行能夠適應新興科技業務及捕捉跨行業關聯性,並且不依賴於歷史財務信息。項目計劃探索不同同行在首次公開募股估值的表現。初步證據表明,這類同行與首次公開募股企業的售後市場回報關聯性最高。項目計劃以這類同行作爲基準,進一步探究首次公開募股價格及長期表現。研究結果有望對首次公開募股估值方面的文獻作出重要貢獻,並且為投資銀行家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承銷提供參考。
基於正則化方法追蹤高維金融指數研究
首席研究員: 舒連杰教授
*受廣東省科技廳科研基金(2022-2024)聯合資助
於金融指數跟蹤而言,為了避免小倉位和流動性不足以及高交易成本。在實踐中,通常可採用只有少量資產的稀疏跟蹤投資組合。傳統方法直接限制股票個數,問題很難求解以及計算量很大,因為由此產生的優化問題是 NP-hard. 鑒於其計算高效和可自動選擇變數特性,該項目採用源自高維統計的正則化技術,用於高維稀疏指數跟蹤。
去中心化金融審計的法律和法規
首席研究員: 杜立教授
元宇宙中的金融活動本質上是基於區塊鏈系統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因此,去中心化金融的安全性對元宇宙相關經濟產業,尤其是元宇宙旅遊的發展尤爲重要。然而,截至2022年4月,金融應用程式智能合約的脆弱性,已經造成超過32.4億美元的財務損失。對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程式進行審計的區塊鏈企業能夠找出智能合約邏輯缺陷及與其他去中心化金融實體的互動。然而,以往的研究發現,許多事故發生在經過審計的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程式上,表明去中心化金融審計企業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本研究旨在探究去中心化金融審計企業解決此類事故的潛質,以及檢測相關審計服務的法律問題。這項研究將於亞太地區推廣一個更加安全的加密貨幣行業,當中,虛擬資產被定義爲關鍵的增長經濟體。
元宇宙中旅遊目的地的地方感
首席研究員: 苗莉教授
地方感,即旅客對某一地理上界定的地區或社區的想法及感受,一直是旅遊業的核心概念。地方感的傳統概念化基於“與地方相關的認知及情感包含在某個地方的物理邊界内”這一假設。然而,融合了多種先進技術的元宇宙的出現,正在挑戰長期以來對某個地方的明確地理分界的假設。元宇宙亦在時間、空間及體驗等維度對地方進行了拓展。也就是説,某個地方的組成部份正在被重新定義。另外,最新的感官技術顯著地增强了我們的感官,重新定義了感官的組成部份。不難推斷,元宇宙正在顯著地改變及拓展地方的意義、感覺及地方感。因此,本研究嘗試探索作爲技術匯流點及新典範的元宇宙,如何重新定義地方感。當中,研究的主要目標包括:(1)在元宇宙領域,如何重新定義地方感;(2)在元宇宙領域,識別地方感的關鍵屬性;(3)實證研究元宇宙環境中的地方感。
通過用戶生成數據來提高旅遊目的地競爭力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 羅振雄教授
“什麼使旅遊目的地具有競爭力?”是旅遊和酒店管理的核心問題之一。對於遊客和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居民、旅遊從業者和政策制定者,了解旅遊目的地的表現以及什麼使它們具有競爭力是很重要的一環。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人們在幫助評估和衡量旅遊目的地其與全球其他地方相比的競爭優勢作出了重大努力。然而,儘管旅遊學者對該話題十分感興趣,但仍然存在許多理論和方法的爭論問題。“誰來定義什麼使旅遊目的地具有競爭力?”這關鍵問題便涉及到認識論的基礎。
該項目旨在解決這個問題,以更好地了解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力,最終提高目的地的戰略定位。我們以澳門為案例研究背景,並建議採納創新的人工智能方法,使用用戶生成的數據,在概念和方法上促進對“什麼使旅遊目的地具有競爭力”的理解,然後可以通過補充定性分析進行擴展,以對提高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力產生影響。重要的是,我們還解決了當前現實世界裡非常嚴重的問題,以確保長期復蘇及澳門企業、居民和未來旅客的繁榮。
大灣區百强酒店網站評估
首席研究員: 羅振雄教授
為了更了解酒店業這一重要的線上營銷渠道,本項目旨在對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排名前100的酒店網站進行調查,並比較各城市網站的發展情況。 該項目有三個主要目標:
- 提出更新的酒店網站評估框架;
- 採用所提出的框架來評估和比較大灣區前100家酒店的表現; 以及
- 為網站設計者和酒店從業人員提供管理啟示。
基於貝葉斯方法的旅遊流量可預測性研究
首席研究員: 羅振雄教授
旅遊業對一個地區的經濟和商業發展貢獻巨大,而該地區基礎設施的增長也會間接影響旅遊業。近年來,隨著旅遊需求預測方法的發展,研究人員的興趣已從傳統的時間序列預測和計量經濟模型轉向人工智能(AI)模型。許多工作透過分析從網絡收集的投標數據,將深度學習模型融入旅遊需求預測中。 然而,這些技術要麼是根據所選數據預先確定的,要麼是直接利用預測實踐,而沒有明確了解數據特徵的影響。 因此,數據特徵與旅遊需求最大預測性之間的關係仍不明確。 在旅遊業中,需求預測是支持從業者進行決策的重要手段,而對微觀和宏觀層面預測的解讀也很重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信息論和貝葉斯網絡來填補這兩個空白。 我們將提出一個可解釋的預測性旅遊需求預測框架,在保持準確預測的同時,提供多變量預測性的分析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