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至宏教授
澳門大學協同創新研究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 科技學院電腦及資訊科學系特聘教授
隨著高等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強,高等院校在人才培育和科學研究領域上不斷向社會服務延伸,產學研合作成為推動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澎湃動力。
澳門未來經濟發展上,可考慮配合國家政策的發展方向,從娛樂單一引擎變成旅游加金融雙引擎,如澳門大學等高等院校也可以重點培養金融創新(如具有澳門特色金融産品)以及金融科技(如跨境支付系統)的科研團隊。
目前澳大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金融産品設計定價以及量化交易均有相當的技術積累。而澳門也正在修訂金融相關的法律,如何讓如澳門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實力和成果成立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支持澳門高端金融行業發展,是值得考慮並且能在短期間看到成果。
除此之外,澳門的經濟也可以考慮在食品方面發展。食品技術也是百億級別的産業,本澳可考慮成立食品研究所,支持創新的食品開發及食品安全管理。這是一個風險比較小且短期就能看到成效的産業,如葡撻能不能在大學的協助下,將保質期延長但不改變口味,藉此成爲來澳遊客的伴手禮,甚至拓展到內地銷售,這對於建立本澳品牌的收入和澳門本地經濟效益將帶來十分明顯的貢獻。
另外,澳門的精準及旅遊醫療和中醫藥等行業,同樣也可以發展出百億級別的産業,澳門一些高校在這幾個醫療相關領域上已具有相當深厚的科研基礎,尤其是具規模的科研團隊和專利群。以澳門大學為例,在澳門特區政府支持下一直在打造大學的技術轉化與創新創業平台,協助科研團隊對接資金和市場,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除了重視跨研究領域合作及培養人才外,同時亦積極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和機遇,提升區域合作水平,促進澳門、大灣區及海內外高校的跨學科研究及交流,為產學研提供不同的貢獻,預期可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
目前,娛樂業亦是澳門最大的經濟支柱,其中每年所使用的技術和系統,包括安防系統、數據分析系統以及决策模型等,每年支付的費用已超過150 億澳門元。但由於缺乏一個平台能讓本澳高校的科研專家或團隊參與前期模型或雛形(prototype)開發,或澳門科技公司參與後端系統集成,使本澳高校或澳門科技公司能夠參與這樣龐大的市場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如何在澳門搭建一個産業與學界對接平台,如何把科研成果從論文發表更進一步地往專利申請和産業化走,並最終能産生社會經濟效應,是需要一個健全的生態環境。
此外澳門也可以將教育當成一個發展經濟很快能看到成果的産業,在過去兩年半疫情期間,申請過來澳門讀本科和研究生學位的申請增加近兩倍。立法局議員也提出以高等教育産業作爲支持澳門産業多元化的建議,除了學費,生活費,還可以帶來家人過來澳門旅游支持澳門經濟發展。如果能吸引10萬內地和海外學生來澳門就讀高等院校,估計可以爲澳門帶來近每年300億澳門元的收入。
此外,健康旅游和精准醫療也是特區政府可以考慮的産業,如果游客能在澳門做健康檢查,以澳門兩所大學的相關人才和科技成果作爲支撑,可以支持這個産業的發展。如果能再更進一步做醫療美容,在法律容許下,引進內地高端醫美團隊進駐澳門,也可以爲澳門創造百億級別的産業。
我目前所在的行業正是協助本澳高校的科研團隊對接資金和市場的孵化平台,協助高校初創團隊將科研成果和創新意念進行市場商業化。因此,在產學研發展上扮演著科研成果轉化及指導等重要角色。在疫情以及經濟適度多元化的背景下,將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對澳門經濟作出貢獻的產業成為一種新趨勢。高校只是扮演著其中一個持份者的角色,整體的發展依然需要政府和澳門民間合作,打造一個真正屬於澳門的産學研生態圈,包括:前端的種子基金、中間的産業基金以及可放在大學校園內的澳門科學園作爲學校和産業的橋梁等持份者亦同樣是極為重要。
事實上,在産學研發展方面,澳門與內地關係猶如一個小循環背靠著內地的大循環,有部分如旅游、娛樂和食品等産學研的潛在合作空間,並且借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是可以産生出一個完整的產業適度多元的生態環境,從技術或産品開發,到最後市場化,最終令本澳經濟逐步走向適度多元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