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振雄教授

苗莉教授

苗教授透過 AI 繪圖工具生成的圖像:一位亞洲女孩在阿拉斯加旅遊(左) 及澳門元宇宙(右)

羅振雄教授榮獲國際知名旅遊期刊《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ourism》 2023 年度最佳論文獎
澳門自 1999 年回歸祖國後,正逐步將經濟重心轉移至旅遊產業為目標邁進。近年澳門特區政府致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以「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為重心,深化「旅遊 +」跨界融合,積極推動旅遊業發展。政府亦大力推進「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配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美食之都和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的旅遊資源優勢,進一步豐富其內涵。
發展智慧旅遊、利用大數據、智能化等信息技術,提升科技多元體驗等元素,將對該目標的實現發揮關鍵作用。澳門大學作為一所國際化綜合性公立大學,秉承為社會服務的重任,透過研究服務與人才培養貢獻社會。澳大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的智慧旅遊研究團隊,重點關注智慧旅遊的技術研發,並透過跨學科研究大力創新。澳大工商管理學院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重點培育綜合性旅遊專業人才,助力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澳門回歸:旅遊業的重要變化
2024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在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門經濟及民生等方面正逐漸穩步提升。回顧澳門過去二十五年的變化,經濟產業重心的逐步轉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後澳門的機遇與挑戰,皆是值得關注的重點。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特區政府將綜合旅遊業作為重點支柱產業,並開展一系列的措施為城市經濟復甦注入動力,持續打造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羅振雄是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智慧旅遊講座教授兼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曾獲 100多項與研究相關的獎項和榮譽,並被嘉許為全球最多產和最具影響力的旅遊及款客服務學科學者之一。他認為,自澳門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通過開拓多元化的旅遊市場、提升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水平等相關措施,令澳門的旅遊吸引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他指出:「澳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遺產、美食、娛樂和文化活動等,再加上澳門各大知名酒店品牌提供的優質住宿服務以及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吸引了更多的旅客來澳門旅遊。政府近年也不斷推出新的旅遊產品和服務,如文化節慶、主題公園、文創活動等,為遊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遊體驗。」
羅教授認為,儘管旅遊形式不斷變化,但來澳門的旅客基本性質不會改變。他表示:「澳門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部份客源來自於國內大灣區,主要是因為澳門地小物博,對國內旅客來說地點優越,交通方便,旅遊成本低,非常適合短途出遊,可以說比澳門更出色的競爭對手非常少。」
疫後澳門:新業態的改變與智慧旅遊的發展
2019 年新冠肺炎來襲導致訪澳旅客數量銳減,但近年隨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旅遊需求逐漸恢復。羅教授認為疫情反而加速了智慧旅遊的發展。為了適應新的旅遊環境,政府積極推動了數位化旅遊和線上宣傳,促進了智慧旅遊的發展及元宇宙旅遊的誕生。
對羅教授來說,智慧旅遊的定義是利用科技增強旅客的感知,使旅遊的經歷更豐富。他闡述:「智慧旅遊涉及到整個旅程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從出發前的線上資料搜集,到抵達目的地享受旅遊過程,再到離開後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體驗。利用科技使信息互通變得更快、更準、更廣,為旅客提供更便捷、舒適和個性化的旅遊體驗,提升旅遊業的水平和服務質量。」
羅教授表明,發展智慧旅遊有助增強旅遊體驗,改善旅遊承載力,對於促進澳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以及鞏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地位非常重要。他強調:「智慧旅遊的推行將顯著提高旅遊的便利性、參與性和品質,通過智慧客流應用,協助旅客提前感知旅遊資訊,預判景點人流情況,享受個性化旅遊服務。另一方面,智慧旅遊可以提高旅遊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智慧化的管理和監測手段,保護景點和環境的旅遊承載力,通過智能化的景點門票預售和分流措施,控制遊客數量在環境承載力範圍內。」
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傑出學人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系主任苗莉認為,疫情後的澳門呈現了新的業態變化,更發展出多種新興的旅遊形式。她舉例說:「比如現在非常火的『特種兵旅遊』,隨時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程,還有通過城市漫遊,在平凡生活中尋找不平凡。」苗教授認為這些例子體現出人們對旅遊認知和體驗上的變化,更突顯出旅遊休閒對生活的重要性。她強調:「儘管旅遊形式一直在改變,但從古到今不變的是,旅遊是人類骨子裡的需要,是生活的一部分。
用科技增強旅遊感知,深化人與科技交互體驗
在人工智能(AI)的發展下,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令物理與虛擬空間的交互融合,深化了旅遊空間的應用。苗教授強調利用新科技為旅遊業賦能的重要性,通過澳門豐富世界文化遺產及中西文化交互的旅遊資源優勢,為旅客提供全新的感知體驗。苗教授說:「過去我們見到的大三巴牌坊只能是一個遺跡,無法有進一步的互動。但現在通過科技賦予的空間感,比如利用線上 VR 虛擬展廳及 AR 應用程式提供有關歷史遺跡的互動資訊,讓旅客能身處同樣的空間去感受不一樣的沉浸式感官體驗。」
苗教授專注於研究人與科技的互動體驗,並樂於發掘AI 對人們對旅遊目的地的記憶的影響。苗教授透過 AI 繪圖工具繪畫出根據她腦海中幻想的旅遊目的地生成的畫作,她發現:「即使我親身到達過旅遊目的地如阿拉斯加,也看過當地真實的風景,但腦海中記得的卻是 AI 根據我描述所呈現的畫面,體現出人的旅遊記憶和體驗是可以通過科技被改變和創造。」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開拓多元旅遊市場
為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到將透過深合區發展,繼續加快推進澳門與橫琴的旅遊合作,打造聯合大灣區的旅遊品牌。
羅教授認為可實現琴澳兩地旅遊資源的整合、聯動與互補,結合澳門豐富文化娛樂資源與大灣區自然風光的優勢,聯合推動跨境旅遊產品合作。另外可建立旅遊產業聯盟,通過合作共用資源和市場訊息,共同拓展多元市場,例如開發年輕一代及文化體驗遊客等新興市場。並可推廣無人機航拍、VR體驗等新旅遊業態,滿足遊客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此外,琴澳兩地共同發展「智慧會展」的潛力巨大,澳門可參考深圳借助大灣區內成熟的5G、物聯網及數據挖掘等技術為會展人員提供資訊增值服務。並可加強跨境交通配套,提升通關政策的便利性,如增發兩地跨境旅遊巴士及發放更多琴澳互通的車牌等。
羅教授表示澳門作為內地通往海外的橋頭堡,可借助「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加強與內地和海外旅遊目的地的合作關係。同時,澳門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優勢和港口特色,打造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間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樞紐,積極承辦國際會議、文化交流活動、體育賽事等,吸引更多外國遊客旅遊和投資。另外,推動「旅遊+」會展、文創、電商、體育等新興產業聯動發展,協同實現效應更大化,提高澳門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智慧旅遊研究與人才培養:助力澳門旅遊業發展
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特區政府重點深化「旅遊 +」跨界融合,並鼓勵設置配合產業發展相應的高等教育課程。澳大通過智慧旅遊研究及人才培養,助力推動澳門旅遊業的發展。
澳大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重點關注智慧旅遊的技術研發,包括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領域,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如舉辦國際會議及研討會、出版研究報告以及與業界合作等。羅教授表示,該團隊已經開展了關於旅遊產業發展趨勢、智慧旅遊技術應用、遊客行為分析等相關主題的研究,為澳門旅遊休閒領域發展及智慧旅遊技術應用提供更多策略和建議。未來,研究所將進一步深化對智慧旅遊技術的研究,開展關於可持續旅遊發展和遊客體驗提升的研究專案,加強與政府和旅遊業者的合作,並積極拓展與內地和海外旅遊目的地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打造跨境學術共同體。
澳大於 2019 年開設了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支持培養綜合型旅遊專業人才,以滿足旅遊企業和市場的需求。身為該學系主任的苗教授表示,學系的課程設計會根據未來需求不斷調整,充分利用澳大在計算機科學、大數據分析等學科的優勢,並加強「旅遊 +」等的前沿元素。苗教授說:「澳門旅遊業的未來需要通才,他們需要融會貫通,涉獵和了解多方面的知識,並需從知識學習中進一步延伸應用能力。借助先進科技為人類賦能,讓我們能夠從重複性的工作解放出來,並充分發揮機器無法取替的思維創造力。」